文:梦婕
来源:饮力实验室(ID:YLSYS2020)
刺激又上瘾,薄荷今年持续爆火今年夏天以来,有个“大单品”一直很流行——薄荷,品牌上得多,销量也很好。
益禾堂推出多款薄荷系列饮品,将薄荷搭配柠檬水、冰沙、桃子果茶,据益禾堂官方数据显示,薄荷柠檬水销量已超千万。
茉莉奶白将薄荷融在奶盖里,推出“柚香薄荷芝士奶盖”系列。挪瓦咖啡以凉爽低糖为核心概念,推出控糖版薄荷生椰拿铁。小红书上,关于薄荷的话题浏览量破千万。
“薄荷中的薄荷醇能直接刺激口腔冷觉感受器,带来强烈清凉冲击。”益禾堂研发总监侯元媛告诉我,这正好能在高温季节里满足解暑的即时需求。
没有明确的类型、独特的标签,凭借风味特点,薄荷成了让饮品出圈的新味道。
“相比水果的温和清爽,薄荷的‘劲爽感’也更具记忆点,不仅能加深消费者的味觉记忆,高辨识度还能通过社交传播形成破圈效应。”侯元媛表示。
从产品研发的角度,类比柠檬的酸,薄荷用凉带给了让消费者反复下单的刺激。
在兵立王研发总监戴建波看来,薄荷有成瘾性,人群基数会越来越大,复购率也会高,消费者喜爱有记忆特色的产品,现在流行的酸涩口味、过去强调的茶叶香气都源于此。
我发现,不止是薄荷,还有一批类似新风味流行。
木姜子、草本……更多香料类型被关注
“追香”是茶饮研发的一个核心理念,从追茶香、追花香,薄荷的带动下,近期又流行“追香料”。
“薄荷元素的流行,会带动一批香料的探究。”侯元媛分析,不仅能同步海外市场的进驻和探索,也能反哺到国内产品的开发。
茶百道用木姜子搭配橄榄,强化酸香感的山野调性;古茗将姜黄搭配水果茶;茶救星球将斑斓搭配西瓜椰乳。
“云贵川菜系爆火、东南亚旅游热持续,让消费者对香料的认知变得具体。”戴建波表示,云贵川的薄荷、木姜子,东南亚的香茅、薄荷、斑斓,都是有认知且有风味突出的香料类型。
“这些元素中,我更看好木姜子。”他告诉我,行业里有体系测试,消费者接受度高,木姜子搭配酸香系产品风味很出彩,用区域特色+高记忆点能强化消费者对饮品的认知。
侯元媛同样看好木姜子的应用,除此之外,还有肉桂、姜黄等元素。
爷爷不泡茶茶叶研发总监瞿孝悦关注草本香料与茶底的结合,如糯叶、淡竹叶、柠檬叶等。
百分茶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杨世忠看好鲜花元素的应用,他告诉我,鲜花香气轻盈、有记忆点,很适合用于丰富饮品层次,提取液、花露的使用方式也很成熟。
现阶段看,香料依旧很小众
香料上架的本质,源于低成本、微创新。
“现在的上新逻辑就是用小的创新带动大趋势,比如薄荷搭配柠檬水,枇杷花露搭配荔枝冰茶。”喜研茶饮创始人刘建国表示,寻找小的差异点做出特色,和大品类做区分。
这是香料被使用的价值点。但这个价值比较有限——
多数研发认为,现阶段的香料难以成为品牌菜单常驻款,更适合作为季节推出的差异化限定饮品。
“主要是没有招牌产品。”有研发表示,类似羽衣甘蓝、薄荷,都有品牌做出了招牌产品,从而带动一款元素、一个方向,但现阶段除薄荷外的香料,还没有明确大单品出现。
但作为区域/季节限定上架,就是既有差异感,又相对安全的选择。“香料是下沉品牌也能用的元素。”戴建波也表示,原因在于打造差异化特色,加深消费者记忆点,新奇小众的香气能创造出很多有趣的应用。“消费者接受度高,有助于单量提升,拉新率复购率也都能提升。”
小结
这不是香料第一次受到关注。
2021年,小众食材原料的热度在饮品圈延续,一大波香料被开发应用,如斑斓、紫苏、佛手柑、肉桂等等,喜茶、沪上阿姨、茶百道等多品牌推出招牌产品。
但热度散去,流行也散去。
当行业及消费者需要刺激点的时候,香料加入,增加活力,或许就是这类食材的价值。
但能否开发出类似薄荷这样的强品牌标签的大单品,从来和食材本身无关。
本文观点来自
杨世忠 百分茶产品研发负责人
刘建国 喜研茶饮创始人
瞿孝悦 爷爷不泡茶茶叶研发总监
戴建波 兵立王研发总监
刘珑 阿水大杯茶产品总监